极速 496.22 km/h 的背后:被妖魔化的改装产业

   2025-09-30 群策网2940
核心提示:日前,国内某汽车企业搞了个电动汽车的极速测试,并跑出了 496.22 km/h 的极速。就个人的认知水平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而言,

日前,国内某汽车企业搞了个电动汽车的极速测试,并跑出了 496.22 km/h 的极速。就个人的认知水平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而言,对于真正推动技术的向前发展,这算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 总胜于纠缠在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投入低且见效快的事情上,毕竟在大部分情况下,车用屏幕不是越大就越好、大就等于配置越高的,否则人人都敢把 100 寸屏塞进去了。

在两轮摩托车的领域里,由于有着比汽车更小的触地面积,在极速方面,摩托车向来都可以比汽车更快:FIM 国际摩联的陆地速度世界记录、其最新数字是 634 km/h。参考 FIM 的规则,不同车型分级的种类非常多,在极速超过 500 km/h 的纪录超过了十条,而较早的一条是 1990 年七月 19 日所跑出来的 518.327 km/h(一公里的直路,I A1CV.3 + 类别,车辆使用特制的 3000 cc 哈雷发动机)。

注:虽然在极速上比不过两轮,但相对于摩托车,汽车有着更大的触地面积,所以在弯道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以及更高的速度,故此在大部分赛事里,汽车都可以比摩托车有更快的圈速。

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的观点一直就是赛车决定了民用机动车辆的技术与未来,不参与赛事,就无法彻底地检验各种实验室、测试场数据的实际效能,没有了包括底盘等一系列关键数据的积累,那么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低端车型的领域里 —— 廉价型的家用通勤车型,也许九十年代初的夏利、甚至是五菱微面就够了。

在国内,改装是一个已经被高度妖魔化的名词,妖魔化的话题、始终就是那么几个。而值得注意的其中一个话题,是为了安全 —— 其潜在的话语背景就是,只要是经过检测合格的,才可叫做安全。对此我们能理解,毕竟,检测一次收费不菲,而申建一个改装厂(汽车类)、其投入更是亿元的级别起步。不过,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大部分的民用车型都需要考虑成本,很多关键位置的原厂配套,诸如轮胎、制动系统、悬挂、轮毂等,都不可能选用顶级的配套 ... ... ...

过去的几十年里,为规范改装而进行立法,这样的传闻、基本没有过。至于最近所流传的,我个人也没感觉是个什么好消息。而没有了改装市场、赛车市场就失去了支撑点;没有了赛车市场,技术发展的路径,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的方式。

没有了法律基础,国内的改装行业(都谈不上产业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经历了多次冒头就死、再冒头又死的历程,两轮的就更不用说,称得上是千夫所指。就像上面刷个 496.22 km/h 极速这些事情,个人对汽车行业的玩法不太清楚,而在摩托车领域,刷个极速这些通常就是改装店、工程作坊等,改装市场的业者去玩的,鲜有看到制造商自己下场干的。

既然赛车决定了技术的发展,为何电车领域里,如今都没多少企业去玩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就已经说到过背后的原因:与最初的燃油车一样(燃油车诞生了几十年了,制造商才开始争相参与赛车),电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多基础型的技术处于空白状态,现阶段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去替代 “ 烧钱 ” 的赛车运动,作为技术开发的替代路径。

譬如智能化是个趋势,但在趋势成为现实、可靠耐用之前,最好就别拿消费者当测试工具、测试进程。而在摩托车领域里,大部分的智能化,同样是来自赛场率先的尝试:从最初的电子辅助控制油门、牵引力控制,到近年来的电子控制悬挂、电子控制车高调整等等。

未来,即使当前市占率较好的电池制造商,当基础的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不透过赛场这个更严苛的环境、尝试更加大胆的技术路线思路,也很难去获取进一步的突破。

下面,让我重复一次过去曾经的论点:

关于电动车、迟早也会需要赛车作为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催化器:

1、从 1885 年八月、德国人戴姆勒制作出世界上的第一辆摩托车 ,到 1894 年、第一辆正式批量投产的摩托车上市,这个过程用了九年;到 1904 年 FIM 国际摩联创立(今年是 FIM 创立一百二十周年),然后 1910 前后、零零星星地有一些比赛,从量产车出现到有一些小比赛、这个过程用了大约十五年;最后,从第一辆摩托车诞生、到 1949 年第一场 WGP 赛事的正式开办,这个过程用了 55 年

2、早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电动两轮就已经诞生,Honda和 Yamaha都在九十年代就推出过电动车,但复杂的、与既得利益的冲突,让其长时间里都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3、从赛车转化为可上牌、批量生产的民用车,“ 技术下放 ” 会有一个时间过程,因为民用车首先需要考虑成本,并需考虑这些技术对民用车型的适用性;

4、当技术上发展到一定程度、电动的民用车型之需求去到瓶颈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比现行台架、实验室、模拟测试场地更严酷、更苛刻的舞台,去为技术寻找新的突破点;

5、电动车的最终发展路径、肯定不会与燃油车完全相同,但即使是追求智能化、自动驾驶这样的新事物,仍难于摆脱追求更快、更强的竞争循环。而到目前为止,仍未找到一个能比赛车更具说服力的舞台 —— 也许那些未来的场景,就像现在的遥控模型车比赛,将来只是换成全尺寸的遥控、或全自动控制车型的赛场追逐,以验证其速度达到 300 km/h 时传感系统的反应时间、精确性、AI判断辨别水平等的性能指标。

下面的图片,2023 年八月 18 日,FIM 国际摩联陆地速度、玻利维亚速度选拔赛(FIM Land Speed - Bolivia Speed Trials)现场的部分参赛车辆(资料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 qqmtc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2090350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