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在灾区一线的“摩托车记者”

   2014-08-23 昭通日报2360
核心提示:行进在采访途中的记者张广玉(右)。◆记者刘建忠每当灾难来临,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着迷彩服,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灾区


行进在采访途中的记者张广玉(右)。

◆记者刘建忠

每当灾难来临,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个人:他身着迷彩服,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

他,就是张广玉,昭通日报社专职摄影师。12年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8年的新闻工作磨练了他敢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

鲁甸地震灾区,他肩扛责任与使命,又一次骑着摩托车冲锋在一线,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那惊心动魄的一桩桩、一幕幕……

滚石中,他骑摩托冲进灾区第一线

8月3日16点30分,地震突袭鲁甸。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张广玉就做好了冲锋一线的心理准备。

地震发生后仅仅两分钟,他很快就接到总编唐正鸿打来的电话。

凭经验,多次参加过抢险救灾的张广玉知道,地震发生之后,到震中的道路肯定被堵塞。为了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他没有跟随报社派出的采访组坐车,而是径自骑上摩托车火速赶赴震中龙头山镇。

果然不出所料,18时10分,赶到震中龙头山镇沙坝村的张广玉,看到通往震中的道路已经中断,他停下摩托车,挎上相机,步行便往里走。这时,开始不断有伤员被救援人员送出来,抱着的、背着的,抬着的……作为一个记者,张广玉心情开始变得不平静起来,他恨不得自己立即投入到救援队伍当中,但为了让外界及时了解灾情,他含泪不断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余震、滚石、塌方……一路上,张广玉冒着生命危险,勇敢穿梭在灾区每一个角落。19时30分,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鲁甸县城发稿。当晚,新华社很快发了数张通稿。第二天早上,全国数百家报纸、网站纷纷转发了他第一时间拍摄的抢险救援的图片。

危险处,他摄下不断发生的地震灾情

摄影记者的镜头必须在第一时间忠实地记录现实。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胜利的欢歌或灾难的残酷,这些没有半点怜悯地考验着一个摄影记者承载的厚度和坚强的性格。当大灾大难爆发的那一刻,他们必须从疯狂逃离现场的人群中逆流而上。除此,别无选择。

8月6日,鲁甸县天生桥。由于道路中断,救援队伍进不去,附近村民多人被埋,情况万分紧急。为了及时拍摄到灾情,张广玉直奔受灾点。而就在他途经甘家寨时,前面的整座山都垮了下来。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张广玉爬了几百米高的山坡,步行4公里才赶到天生桥。正当他拍摄完图片准备返回时,突然一处山体又垮了下来,上千方的土石挡住了去路,他差一点被埋在滑坡体中。

“太危险了,跟我们一起撤吧。”蓝天救援队的人让张广玉跟他们一起走。可张广玉知道,如果这样要绕行8个小时;而原路返回只要一个小时,但代价是危险重重。使命在肩,最后张广玉决定原路返回,因为,他更牵挂的是鲁甸的灾情。

8月11日晚,由地震造成的巧家包谷垴乡堰塞湖险情牵动人心。张广玉主动请缨支援。在堰塞湖,为了选择最佳机位拍到更好的照片,他徒步走了几个小时,腿上多处被乱石划伤。到达堰塞湖,上面正在放炮解爆,随时可能有石头滚落下来。他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拍摄到了堰塞湖导流槽挖掘场景和最后一次解爆图片。

采访中,张广玉骑摩托车多次遇到大雨,他用雨衣把摄影包裹好,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有一次,他连人带车摔倒在泥坑里,看看自己没受伤,他擦干净了相机上的泥巴,又继续前行。

在灾区的半个多月,究竟骑摩托跑了多少路,亲历了多少困难和危险,连张广玉自己都说不清。此刻,他体会最深的就是西班牙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你离炮火不够近”。

废墟上,他捕捉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越是在逆境中越能看出人类的伟大,越是在灾难中越能看到人性的光辉。大灾大难面前,人们的精神力量可以超越自然灾害,更能够显示出有序、悲悯和互相关照的精神。

“我记住了那些生命在这次灾难中不灭的人性,因此,我希望用我所能做到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力量!”张广玉说。

在灾区,他拍摄的作品除了具有强烈的新闻性之外,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他拍摄的“送别因救灾去逝的村民组长周清顺”、“活跃在鲁甸地震灾区的女汉子”、“奋战在鲁甸地震灾区的最佳伉俪”、“徒步12小时找到部队参与救援的战士罗昌辉”、“乌蒙铁军帮地震灾区群众摘花椒”和“灾区群众雨中挥泪送别子弟兵”等感人至深的组照均在新华社等多家网站发表。他拍摄的《总理的关怀》《亲如父子》《妈妈,我在你身边》等充满人性光辉的单幅作品,更牵动着不知多少读者的心。

而为了拍摄这些照片,在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他几乎没有合过眼;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过澡,换过衣服。由于休息不好,生活没规律,在灾区他还拉肚子发高烧。实在扛不住,他就到医院去输液,还有一瓶没输完,他就要求护士把针头拔下来。然后急冲冲地回到住处背起摄影包骑上摩托车又去了震中。

8月18日,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的他接到了两岁女儿的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等你回来,我给你洗脚!”放下电话那一刻,张广玉既欣慰又辛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张广玉能“跑”,苦不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到报社工作八年来,他骑摩托车跑遍了全市11县区,行程十万多公里,这么多次的“战场”,他却把到鲁甸灾区采访当作人生中最大的淬炼和洗礼。半个多月,他辗转各个重灾区,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与悲伤。回忆起地震后奔赴灾区的见闻和感受,这个军人出身意志坚定的铮铮硬汉几欲落泪……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 qqmtc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2090350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