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摩托  MotoGP  电动车  摩托车  宗申  本田  力帆  踏板  价格  铃木 

电动 vs 燃料氢,下一代车辆技术的博弈开始接受下注(上)

   日期:2021-12-13     来源:webike    浏览:479    评论:0    
核心提示:电动 vs 燃料氢,下一代车辆技术的博弈开始接受下注(上)原创2021-12-12 16:17日前看到一段简讯:【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
 电动 vs 燃料氢,下一代车辆技术的博弈开始接受下注(上)

原创2021-12-12 16:17·

日前看到一段简讯:

【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南海开幕】

十二月 8 日,2021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南海区西樵山文化中心召开。会上,由佛山牵头,联合广州、深圳等城市组建的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宣布启动;南海多个氢能项目发布、投产投运及签约。

(来源:南海发布)

关于这条简讯,一些基本背景是:

1、广东南海的狮山镇,是一家德国车企在南方地区的工厂所在地,据说对当地有着不少的 GDP 贡献;

2、广州有着多家汽车制造商。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今年在广州,也签署了一个氢能产业投资项目;

3、深圳有着多家(乘用车和客车)本土和合资的汽车企业。

****** ****** ****** ****** ****** ******

之前就经常听说,下一代的机动车辆驱动技术,现在成为了电动与氢燃料之争,并上升到了国策之争、未来之争。如此之宏观的课题,且目前仅仅就是博弈的开始、还有着众多未可预测的因素,下判断是为时尚早、也没这能力的。也就抱着蹭蹭热度的心态,尝试一下从冷门的角度看看吧。

所谓的冷门角度也就是,既然拿不出问题的答案,那么也就从制造问题的方向去思考,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位置与高度来说,试看一下能否获得各自的启发或者是新的灵感吧:

1、下一代的机动车辆驱动单元技术,是电动与燃料氢之争,也就是没有石化能源(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什么事了。尽管这个故事,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 狼来了 ” 已经喊了好些日子,到了今天重新回头去看,狼真的是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过来;

2、尽管电动是国内的主流,但燃料氢、似乎也成为了备选之一;

3、考虑到之前 MotoGP 也发布了未来将排除石化燃料的规划,电动与燃料氢,就成为最有可能成为主流的选择。这或可能是之前的 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21)结束之后的一个对应措施;

4、最近的这几年,国内的摩托车企业(这里说的是使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摩托车制造企业)层出不穷地推出新产品,甚至是他们企业中的 “ 划时代 ” 新产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 ... ... ... 当下一代机动车辆会是电动 vs 燃料氢的时候,今天的狂欢、是否仅仅就是末期癌症来临之前的兴奋?!

5、自诩对国内的电动车产业算是有一点的了解,在中、低端领域,目前暂时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要说到从技术上引领时代,差距还是不少的 —— 说到技术,除了将科技白菜化的技术之外,还需要尖端的、能人所不能的,而非一窝蜂都能做的。否则,其结果可以预见:今天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也就是做好通勤工具、赚个组装费,至于高附加值的产品,要说有多好、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6、一个产业的壮大,离不开整个配套链的技术发展。譬如中国的手机产业,从自己的认知所理解,没有了深圳的华强北,中国的手机产业要壮大、估计得需要更长的时间。没有了八仙过海般的激烈竞争、野蛮生长,何来优胜劣汰?!既然要做庄,哪有什么 “ 健康平稳求发展 ” 的?!这一点,是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

7、个人一直认为,对于任何的企业来说,不管是选择变、或者是不变,本身都是一个赌博。最终的结果,要么就是从做庄的、变为做闲甚至是死掉的,或者是从做闲的、变成做庄的 —— 尽管在当今的社会上,大企业始终是少数、中小企业一直是多数,交不起 “ 学费 ”、不愿意承受或者承受不起犯错成本的,就注定了要在夹缝中混饭吃,认命、少埋怨;

8、对于中国的摩托车企业来说,电动 vs 燃料氢,这已经是个明确的结果,第三个选择目前还没有看到。不管是否愿意去接受这一场变与不变的赌博,所有的企业,本质上已经随着越来越接近下一代技术之争而下了赌注;

9、考虑中国两轮产业的特点,电动 vs 燃料氢,影响较大的实际上就是发动机制造企业。因为很多的电动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原本就只是一个组装企业。只是,一旦燃料氢渐渐成为主流的话,那么过去的积累将会清零,尽管,从技术/性能的角度上去说,我自己不觉得这些技术的积累能有多少价值;

10、对于制造商来说,最让人关心的,不一定是电动与燃料氢之争,重点是如何判断适合自身入市的切入时间点,究竟是在几时呢?是未来的 10 年之内、还是在未来的 10 年之后?当然,最多人会选择:先看看,到时候再说!因为,这毕竟是由实力与决心所决定的;

11、在技术的领域里,即使是巨头般的制造商,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早就做好了把前期投入扔了的打算。这个世界本就找不到真正不差钱的人,“ 不差钱 ” 这话只存在于市井之间、休闲过日之时,即使强如美国的政府、也会欠了一屁股的债。故此,如何避免画虎不成反类犬,技术先驱未果、反倒变成了先烈,相信会是大部分的制造商在大变革过程中,所需要慎重思考的核心。这一点,也是上面所说的,对切入的时间点之选择;

12、正如上述,对于制造商来说,赌局已经开始了,不要以为没投过钱和精力进去,就觉得自己还没下注、仍有时间让你慢慢观望 ... ... ...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摩托车产业,该何去何从、能何去何从?!就目前的环境之下,也许死磕电动,算是能够找得到一点门缝的选择。

下面的图片,Yamaha 在 2005 年的时候公开的燃料氢概念车 FC-me(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Yamaha 在 1993 年公开的、展示用的电动踏板 MEST(Minimum Electric System Transportation,最小最轻的电动移动工具。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Suzuki 在 2015 年公开的、搭载燃料氢电池动力系统的 Burgman Fuel Cell(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日本 Toyota 丰田汽车在本月初、展示的第二代燃料氢电池模块 GEH2(资料图片)。丰田于 1992 年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新的第二代燃料氢电池模块由位于布鲁塞尔成果 TME(Toyota Motor Europe,丰田欧洲)研发中心欧洲制造团队组装,在去年的九月底首次发布。

下面的图片,为卡车、乘用车提供燃料氢电池配套的 Bosch 博世(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Volvo 沃尔沃与 Daimler 戴姆勒集团合作生产的燃料氢电池模块,以及内部测试中、并计划于 2023 年开始与客户一起进行测试,使用燃料氢电池动力总成的戴姆勒重型卡车(资料图片)。

下面的图片,BMW 宝马集团在去年发布的 i Hydrogen Next(参数|图片) 燃料氢电池动力总成(资料图片)。

(待续)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粤ICP备12090350号
全球摩托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