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摩托  MotoGP  电动车  摩托车  宗申  价格  本田  踏板  铃木   

从 Bimota TESI H2 的生产车间说起

   日期:2021-02-10     来源:群策网    浏览:414    评论:0    
核心提示:在母公司与 Kawasaki 达成了合作关系之后,意大利著名的两轮品牌 Bimota 比摩塔推出了重生的新车型TESI H2。下面的图片,比摩塔
 在母公司与 Kawasaki 达成了合作关系之后,意大利著名的两轮品牌 Bimota 比摩塔推出了重生的新车型 —— TESI H2。

下面的图片,比摩塔的 TESI H2 生产车间(图片来源:Bimota)。

今天要说的主题,并不是 TESI H2 这台车如何如何,而是要聊一下像是比摩塔这样的经营模式,在工资、用地成本日益高涨之下,此模式是否会在国内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

由此延伸出来的注意点、大致有如下几个:

1、是否能够成为有点条件的爱好者,不满足于现有大型企业所生产的量产车型,从而在市场上成为其重要的补充。并从第一个成功打开的缺口,创造后续发展所需的条件;

2、当人力、土地等等的成本不断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或者说,当货币贬值到一定程度之后),未来的商业大环境,会否如同西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中、小规模的企业,都需要、或者说是很大的一部分,都要走上此等高附加值(其实就是高生活开销之下的基础人力成本)、非流水线式的工匠化路线;

3、在国内,制造业背景的人、统计口径等,动辙要以数量作为前提。而现代物质社会之下、所追求的是个性化,对于个人交通工具来说,甚至是希望独一无二的,虽然开着的是一台平平无奇的量产车,但心里面想着如何与众不同、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思维。概括起来,就是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之下,在交通出行解决方案的领域里,追求个性化的潜在需求之比例、已经大幅的提升了,这就创造出了另一种市场。虽然在国内,这样的市场、其规模仍相对有限。

... ... ...

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配套能力,类似于 Bimota 此等制造模式(外购发动机作配套、自己开发车架/底盘)早在十多年前、国内的摩托车制造业里就已经有,但他们制造出来的产品基本供应于海外市场,国内的话,除了非公路使用(没上目录、不挂牌)的越野车之外,基本绝迹。

生产这类型出口产品的,既有常规的整车生产厂家,也有大量以生产运动器材为名的企业、更有各式各样的配套供应商,反正发动机都是现成的、直接采购而来,甚至可以连发动机都由自己细选(细选,不一定只是为了更好的性能或耐用性,也可以是为了降低成本)每一个零件的配套供应商,自己组装发动机。在本质上、与 Bimota 的模式没有多大差异之处,不同的是还没有一个如此模式之下的、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下面图片,国内生产、用于出口的小型越野车,所使用 CNC 铝合金车架/底盘(资料图片)。

在国内,此等形式之下、很多时候被称之为作坊。也许,对于此等模式来说,在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的阻力,是如何摊销上目录的成本(包括费用成本、时间成本)罢了。如果挂个目录的那笔帐是能够轻松摊分的话,那么国内市场就肯定有了包括各式的迷你车、经典款(譬如 Win 100 款、Cub 款、A100 款等,这些国内一直都有生产的车型)、东南亚踏板款等等,与海外同步的更多款式供选择,而不仅仅是地平线、超级跑车地平线。

川流不息的雨水、河水,总能见缝插针地找到自己的流向,国内的一个现象就是,愈来愈多的开发者,为做好一台车而花费上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展现出一个对产品有所追求的趋势。

星星之火、最后能否燎原,我自己也说不准。但到处都有的星星之火,肯定是一个产业、一个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经之路。虽然在技术上、所处市场上,与诸如 Bimota 等有着差距,但背靠着国内的仍在争先恐后地向前奔跑(不管是开发也好、快速的抄袭也罢,不跑就得关门)的配套产业,差距正在一点一点地缩小、变得并非遥不可及;在发展模式/路线上,除了看到经常要破产、被卖来卖去的 Bimota 之外,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还可以看一下欧洲的 Suter、FTR,以及日本的 Daytona、Kijima、Over 和 Yoshimura、Moriwaki 等,而这些,都是以真正的技术作为后盾的。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粤ICP备12090350号
全球摩托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