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声惠色
点击热点 直击要害
围观:12月4日是惠州市超标电动车禁止上路过渡期登记上牌管理措施施行的第一天。虽然之前超标电动车的登记上牌管理惹来种种非议,但是当正式的登记上牌措施出台之后,市民还是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截至当天下午5点,已经有2150台超标电动车进行了上牌登记。与登记上牌的火爆场面相比,开超标电动车上路的另两道必备程序———买保险和考驾照却冷冷清清。
来源:12月5日,南方都市报
说说:“一大批电动车主如期出现。”前日,惠州全城媒体都在关注超标电动车首日登记上牌的情况。与原先网络上呈现的“民意”不太相符的是,大家都愿意做一个好市民,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只要不占用个人的太大利益和时间成本,很少人会主动去对抗既已出台的政策。尽管两年前的经验教训还历历在目,交警部门仓促为市区电动车上牌,结果被省相关部门匆匆喊停,但是,一位好市民同样不会去计较这些陈年往事,他们总是眼光向着当前,奉行实用主义,就像前日出现在上牌点的市民老刘向媒体打趣所说的“每次都听政府的话,希望这次不要又被忽悠了。”忠厚淳朴,溢于言表。政府部门应该感到压力,不能辜负这些市民的信任。
好市民积极配合新政策,某种程度上也与交警部门的宣传策略有关。惠州市这次施行的超标电动车管理办法,在征求意见之初,就屡次被宣传为这座城市对电动车彻底解禁的信号。但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惠州屡次欲禁电动车,都无功而返,属于典型的“禁而未果”。禁也未禁,谈何解禁?加上那段时间,“禁电”多年的广州也在热议解禁的可能性,有关部门也乐意将错就错地把一部超标电动车的“淘汰办法”往“解禁办法”上靠了。为超标电动车上牌,顶多只能说是暂时承认了合法地位,而此前,这一并不新鲜的事物虽然定位模糊,政府部门却犹豫着要不要给它判个“死刑”。现在,承认了它的合法地位,潜台词却是,有效期两年。两年后,淘汰掉。
此中颇有绵里藏针的意味,亦有故意误导的嫌疑。当然,在自身利益面前,几十万电动车主也有各自的小算盘。积极配合上牌登记政策的车主,基本也是抱着花小钱求心安的心理。大家少有怨言,也对政策多变有所期待。既然此前几年的电动车政策反反复复,谁说这次确定淘汰超标电动车,就真能如期淘汰,而不生出许多枝节呢?如果说政策多变可以消解一个部门的公信力,那么,它反过来也可能培养公众对未来的乐观情绪,尤其是这个政策被大家认为是坏政策的时候。
奉行实用主义的小市民几乎不会考虑两年后的政策对目前生活的影响。所以,好消息是,等全市的上牌点都运作起来之后,交警部门估计的40万超标电动车,绝大部分应该会主动纳入登记管理了。无需经过长年累月的官民角力,交警部门就可以先攻下一城。
不过,坏消息是,紧接着的一城一池,要拿下来就吃力得多。按照规定,超标电动车主还需要买保险和考驾照,才算完成了合法化的程序。正如首日登记上牌现场所反馈的情况一样,响应这两道追加程序的市民几乎为零。费用和时间,无疑是这两道程序遇冷的首要原因。此外,交警部门目前对待市内摩托车的执法尺度,也影响了市民的决定。无牌摩托车可能会被交警盘查,但是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查的,几乎没有。对惠州而言,超标电动车的定位就是摩托车化管理,有牌有保险有驾照是法律规定,没有退让的余地,交警不可能松口,但在执法上,却可以调节松紧。电动车主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准备和交警实行有意识的博弈。因此,除非交警动真格,铁面无私,拿无驾照的电动车主杀鸡儆猴,不然,考驾照的事还远着呢。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交警会下这个狠心来彻底为难几十万电动车主。惠州市区在十年前已经“限摩”,不再发放摩托车牌照,这意味着,即便考取了摩托车驾照的市民,在超标电动车的两年有效期用完之后,也无法开回摩托车,从而变成一张废纸,故而被舆论形象地称为“两年证”。交警蜀黍很快就出来辟谣了,说:“超标电动车驾驶人考取的摩托车类驾照使用期限并非仅为两年,而是可以长期使用,不但可以在本市使用,也可以到其他城市驾驶摩托车上路。”
总之我不敢确定交警和舆论是在同一个情境下讨论摩托车驾照的问题。驾照是可以长期使用,问题是摩托车哪来呢?难道说,为了这张驾照,我要换一座不禁摩的城市生活?
超标电动车登记上牌政策,从一开始或许就是许给市民的糖衣炮弹,唯有希望交警部门多多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