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摩托  MotoGP  电动车  摩托车  宗申  本田  踏板  力帆  价格   

走近特技圈——国内摩托车特技运动调查

   日期:2019-02-05     来源:《摩托车》    浏览:706    评论:0    
核心提示:引言: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
 引言:与我们上期所做的越野运动(/)相比,摩托车特技才是车迷圈中的“小众”,从人数到规模都无法与越野运动相提并论。可是,因为不受场地限制和更具观赏性,摩托车特技发展的速度要快于历史悠久的越野运动,在国内车迷群体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我的“特技”路

本人最早知道摩托车特技的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本国外的杂志上看到一张骑大排量多缸车抬前轮的照片。当时真是惊为天人,怎么也想不到摩托车还能这么骑。那时的我还骑着一辆笨重的两冲程幸福XF250A,别说是抬前轮了,就是知道怎么操作(后来得知小排量抬前轮的第一步是大油门弹离合),把离合器摩擦片磨光了也抬不起来的。

到了1994年,我又买了一辆轻便且动力充沛的本田两冲程H100S,闲暇时用这车练了一段时间抬前轮。在摔了几回、翘翻几次之后,终于能够抬着前轮往前走上几米了,但离合器摩擦片的报废让爱车如命的我终止了在特技之路上的摸索,换了摩擦片之后又回归到老实骑车的状态中。当时,我并不知道抬前轮只是摩托车技巧驾驶动作中的一种,因为那时国内还没有摩托车特技的称谓,车迷圈也不像现在这么庞大。

仍是1994年前后。一天晚上在本地电视台上看到一个本地杂牌摩托车厂家的广告——穿着破皮衣的车手用那家车厂的100mL卧式发动机跨骑车原地画圈。就见那人一条腿撑在地上,摩托车倾斜着一圈圈转到尘土飞扬,真是帅呆了……

又动了心,决定练一练这个动作,感觉这样顶多磨磨轮胎,不会像抬前轮那样毁车。但是,不毁车,毁腿——在一次练习中,滚烫的排气管粘在腿上,嗞啦一声香气扑鼻,留下了一块陪伴终生的伤疤……这一次意外让我彻底老实下来,腿伤好了之后再也不敢折腾了。

新千年,新起点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人在“特技”,那时的国内车迷圈中,跟我一样在特技路上摸爬滚打的车迷并不少,一些人在进入新千年后因机缘巧合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车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鲁南沂蒙山中的车迷刘继春。

刘继春曾是蒙阴县某中学的体育老师,刚接触摩托车时是跑摩旅的,骑着一辆国产两冲程小车跑了大半个中国,后来因“不务正业”迷上了摩托车特技,连工作都丢了。刘继春的特技动作也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当然也没少遭罪。之所以在这个圈子里崭露头角,源于他的眼光和“野心”。从2000年到2005年之间,我与刘继春断断续续交往了近5年,期间去过两次蒙阴城找他,在徐州见过他一回,还在他新单位所在的重庆市区跟他玩了两天。

我与刘继春几乎是同时期接触的摩托车“花式”驾驶,不同的是:我纯粹是为了玩,他则从中发现了机会。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初期,国内摩企在市场需求的旺盛和竞争激烈的刺激中纷纷加大在广宣上的投入,为吸引眼球各出奇招。当时,行业内流行各种“穿越”、“飞越”和“攀登”,一家车厂甚至把摩托车抬到了珠峰的山坡上……虽然在今天看来刘继春的那些花式驾驶动作只能是特技中的初级动作了,但他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舞龙动作嫁接到摩托车编队行驶中——在银川摩旅节上,一群来自沂蒙山区的车手顶着长龙飞舞盘旋,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也引起了厂家的关注,很快就跟厂家签了合同全国巡演促销。

那几年,刘继春是国内特技圈中的名人,隔不多久就有他的新闻出来,什么骑摩托车爬泰山、倒骑、撒把站骑,真是噱头不断。与刘继春同期出道名气也很大的是南京的陈建国,在“穿越”成名之后,配合企业完成了蒙眼飞越、钻火圈、登珠峰等促销活动。那时,摩托车特技领域北有刘继春、南有陈建国,两个中国摩托车花式驾驶技巧的先行者在一片空白中开拓了属于自己的疆土。

在摸索中改变

在第一次去蒙阴找刘继春时,他曾为我即兴表演了一段当时流行的特技动作——抬前轮、燕式平衡、原地调头等,动作娴熟流畅颇具观赏性。抬前轮和原地调头现在也很常见,燕式平衡不常见了,这个动作很简单——车速起来之后,抬起右腿向后伸出,左腿稍弯曲,双手离开车把往左右平伸,身体前倾。这个动作之所以在现在被特技车手们抛弃,主要原因是对场地要求高,小场地跑不起来,难度也有点低,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大。

从上文不难看出当时的特技动作较少难度也不高,毕竟那时的国内摩托特技还刚刚起步,特技爱好者们都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受条件制约,当时的特技用车大多是性能一般的普通国产民用车(刘继春的练习车是一辆五羊款125跨骑车),嘉陵“白菜”都算是好车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技术的提升。可以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之初,国内特技车手的老师是网络上的国外特技视频,厂商们则为他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和一定的经济支持,热衷于终端市场促销表演的各家车厂在中国摩托特技运动的萌发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后期的许多特技高手都出自厂家的促销表演车队。所以,中国特技圈子能有今天的规模,国内企业功不可没。

本人也曾做过企业与车手之间的牵线人——在2003年前后,当时的上海嘉陵分厂找到我,想让我帮他们物色几个车手,组建一个特技促销车队。正好手头有这方面的资源,就将山东潍坊的几个特技车手介绍给了他们。在将近两年的全国巡回表演中,这帮潍坊车手成为国内最早接触并有所成就的踏板车(上海嘉陵主产踏板车)特技车手,他们所设计的踏板车团队特技表演动作,至今仍无人能够超越……

从2005年开始,以刘继春为代表的“创记录型”车手风光不再,真正的技术型车手则不断涌现。那段时间,我曾组织过一场结合河道拉力、特技表演的运河旅游拉力赛,徐州出发、扬州结束,在徐州、淮安、扬州三地进行了三场特技表演。这三场表演是对当时华东地区特技圈总体实力的检验,车手们的高难度动作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当时,来自山东青州和邹城的特技高手成为场上的焦点,他们用各种姿势的抬前轮、车上花式动作和令人叹为观止的长距离前轮滑宣告了中国摩托车特技新时代的开始,也奠定了特技“齐鲁军团”的霸主地位。

可以这么说,在2005年之前,在西南、华北、西北等地的特技圈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山东的特技车手们的总体实力就已经达到了“商演”的标准,其中的青州苏斌、邹城李亮等车手的技术水平之高,放到今天也是一流高手。那时国内厂商的促销车队中,大多数车手都是来自山东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年轻的车手们身着简陋的装备,在终端市场摸爬滚打,原本就微薄的报酬往往还要被领队克扣,许多人都是遍体鳞伤……

当然,在当时的特技圈里,把特技当“饭碗”的还只是少数,大多数车手接触特技的原因只是出于纯粹的爱好。在2008年之后,我就认识了一帮玩大排量多缸车技巧驾驶的“纯玩”的特技爱好者,也为他们做了一期特技车改装的专题。事实上,国内摩托车特技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就有长江750的翘边斗表演,第一代越野车运动员也曾在很多场合进行过飞车表演,只是因民间的保有量太少,还只能是官方表演项目。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摩托车的迅速普及,自然也是“大河涨水小河满”了。

人前的风光,源于人后的苦痛。在当时的国内特技圈中,车手们练习车技只能靠悟性和拼劲,特技动作不像越野场地赛的技术要领那样有章可循,即使是有老车手指点,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和摔打。我们不否认许多车手练习特技的目的是出于炫耀心理,但我们也不能不肯定他们的勇气。摩托运动本身就是勇者的游戏,与车共舞的摩托特技不是谁都有胆子去从事的,那些看上去精彩刺激的动作都是摔出来的,有没受过伤的特技车手吗?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那些不怕摔、不怕伤的热血青年们用简陋的装备和小排量民用车摔出了中国摩托车花式驾驶的一片天空,开出了中国摩托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论是扬名立万的刘继春们还是默默在销售终端流血流汗的无名车手们,都是中国摩托特技的奠基人和摩托文化的传播者。

从辉煌到沉寂

工作原因,我常年在车迷圈中走动,与摩托特技群体的联系也很密切。从2010年开始,发现本地用嘉陵“白菜”玩特技的车迷越来越少了,玩踏板车技巧动作的渐渐多了。曾为媒体做过一次踏板车特技的专题,那天晚上,在市郊那条还未通车的柏油路上集结了近三十辆小排量(100mL为主)踏板车,十几辆车并排抬前轮的场面的确很震撼……

在城市中,年轻人是踏板车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活泼好动则是年轻人的天性,当他们腻味了无聊的飙车、炸街之后,自然就会将目光移向更有意思的踏板车技巧动作。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踏板车特技取代了国产民用小排量跨骑车特技,成为国内摩托特技阵营的主力车型之一,与多缸大排量平分秋色。

2013年前后,踏板车特技(其实称其为花式驾驶更恰当些)在国内特技圈中掀起第一波高潮,经过数年的酝酿和发展,踏板车特技群体的规模呈滚雪球的状态,一些高手在长期历练中脱颖而出。彼时的特技领域已不再是“齐鲁军团”一枝独秀的局面,各地都有规模不同的特技圈子,许多特技车手都是小排量踏板和大排量多缸车“双修”,譬如现在国内一流高手行列的长春“老虎”、徐州朱威、盐城阿伟、胡昊、阿来等人。

相比气势磅礴的多缸大排量特技,小排量踏板特技在观赏性上也是不落下风。得益于轻便车身的便捷操控,踏板车特技给人的感觉是轻灵舒展,同样是抬前轮,高手们的驾姿转换、速度和角度控制会看得你眼花缭乱,这种与车共舞的精彩车技,令年轻车手们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练习踏板车特技的成本也能让大多数一般收入的车手承受,除了传动系统和操控系统的适当改装之外,打造一款能够愉快玩耍的特技踏板车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几千元就足够了,远远低于那类“发烧级”的踏板车外观和动力改装。我接触的那些练习踏板车特技的年轻人,很多人都是三五千元买辆旧车,再花点钱改动一下,车便宜,摔了也不心疼,骑坏了修好也花不了多少钱。

可以这么说,踏板车特技是最适合一般收入年轻车迷的“平民特技”,这也是这种特技流派在国内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在上文提到的多缸大排量车特技,虽然在近年来的群体规模有壮大的趋势,但相比小排量车还只能称其为“小众”。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除了那些财力雄厚的车迷会用新款雅马哈R1、铃木大R等真正的公升级大排量玩特技,玩多缸车技巧的车迷大多会选择动力相对更易掌控且价格也比更大排量车型低许多的600mL级日系四缸车,为节省成本,许多人会购买N手旧车,经过适当改装后投入使用。所谓改装,大多是换加大后链盘(提升低扭)、加固车架、做车体防摔处理、加装省力离合装置、升级制动系统等,一些车手还会拆去不影响性能的外观覆盖件。多缸车技巧驾驶的控车难度和风险更大,是摩托特技的最高境界,能达到这一步的,基本上是特技界的“老炮”了,都是从小排量一步步摔打出来的。

随着特技群体的日趋壮大,一些赛事组织者早在2010年之后就开始尝试举办特技赛事,经过这几年的磨合,在规则制定和操作流程上越来越规范。近年来,由行业媒体和企业合作的大型特技赛事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参与者则来自东北、西南、中南等地,国内顶尖高手在踏板车、小排量挡车、大排量多缸车等组拼抢激烈,并通过竞赛和交流再次提升技能。

现在的中国摩托车特技运动正从迅速发展进入新旧交替之前的短暂沉寂阶段,老车手渐显疲态,新车手仍未脱颖而出,在技术上也未有太大的突破,主要动作仍是多年未变的抬头、翘尾、画圈“老三样”。只有技术瓶颈的突破和新手的崛起,中国的摩托车特技才能进入新一轮的加速发展期。不过,看眼前的总体状态,这一天的到来还需要一段不太短的时间,想要缩短时间,需要全体特技人的共同努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粤ICP备12090350号
全球摩托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