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摩托  MotoGP  电动车  摩托车  宗申  本田  力帆  踏板  价格   

老年人组建摩托车俱乐部 最年轻者60岁

   日期:2012-02-14     来源:重庆晨报    浏览:608    评论:0    
核心提示:自称老顽童,建有QQ群,聚到一起,玩得很嗨。走近这群退休老人,他们的另类生活可不得了:大多有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是三车一

自称“老顽童”,建有QQ群,聚到一起,玩得很嗨。走近这群退休老人,他们的另类生活可不得了:大多有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是“三车一族”;爱好出游,但对飞机、火车不感冒,他们骑一辆摩托,就能去西藏、云南。但你别以为只有老头才敢玩这样的“心跳”,他们中,还有一群胆大的老太太,她们不爱坝坝舞、不搓麻将,连买个菜,都是骑着摩托———当然,他们也都不小了,最“年轻”的,60岁。

老外见了都喊“oh my god”

“轰轰轰……”9日早上8点,各式摩托车一辆跟着一辆,很是拉风地出现在照母山下,车上的骑手们派头十足,一刹车一踩,当骑手帅气地取下头盔时,集体露出了斑白的头发。

“哪个的摩托车有问题,各人自报家门哈!”他们9日的集体出现,是要会诊出问题的摩托车。领头喊话的老人叫杨开智,穿一身时尚的骑行服,是照母山摩托车俱乐部的队长,4年换了5辆摩托。

当天上午,先后有60多辆摩托车赶到照母山下,骑手们,全是老人,穿着统一的黑红骑行服,戴头盔,脚登大头登山鞋,这派头,就一个字“帅”!杨开智说,最多的时候,整支队伍到齐,能有100多辆摩托车。

“照母山是我们的聚集点。”杨开智说,特别是一些大排量的摩托车往这一靠,骑车的老头、老太太那是绝对的吸引眼球,“有时候好多年轻人找我们拍照留影哟!”

“有一次,一群外国人在照母山耍,非要追上来跟我们拍照。”照相时,大家集体摆出“V”字造型,那股子精气神让老外们一个劲地大呼“oh my god!”

助力车不过瘾干脆整摩托

别看这群“老顽童”现在人挺多,但在2008年时,其实只有7个人。杨开智介绍,2008年,他从机关退休了“最多的就是时间”,“刚开始我骑自行车耍,后来觉得不过瘾,干脆约了几个老朋友一起买了助力车。”一起耍,总要有个人称头,个性外向的杨开智后来被大家选为队长。

“第一回骑车出游,是壮起胆子走,有些人还没敢给家里人说。”2008年4月,杨开智率领着这支只有7个人的主力车队,前往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7个人骑着车成功出了趟远门。

尝到自驾游的甜头后,大家一商量,干脆整辆摩托车。几个人开始忙活起买摩托、考驾照、上牌照。

“结果不得了,我们几个老头骑个摩托在马路上跑,‘同类’就自己找上门了。”杨开智说,后来才发现,重庆喜欢骑摩托的老人还真不少,原来放单线的人一直在找“组织”。到现在,车队已经有110多人,“主城区把骑摩托当运动的老人,起码有上千人。”

洋气婆婆买菜都骑摩托

这支以“绿叶”为主的队伍里,也还有4朵胆大的“红花”,61岁的雷述兰就是其中之一。

“我以前也是骑自行车的,但那个骑起不过瘾,后来干脆改骑摩托车算了。”雷婆婆看起来挺斯文,年轻时,是朋友圈里公认的“美女”。骑上旁边的这辆大摩托后,雷婆婆顿时洋气十足。

“现在有时候去农贸市场买个菜,都要骑着它去,算是过个瘾。”雷婆婆说,出于安全考虑,她很少骑车出省游。捂着右手,雷婆婆说自己也有飞出去过的经历,“那次是去巫溪,我刚开始骑没啥经验,结果被路边的石子绊倒,人飞出去了,手也骨折了。”

这次受伤,让同行的8人集体留在了巫溪,谁都没有怨言,“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都够义气,只要是一起出门,必须一个都不少地一起回来。”

在为数不多的女骑手里,家住江北的王在丽绝对够酷,退休前,她曾是148路的公交车司机,“表妹儿,斯文点。”大家总喜欢和她开玩笑,因为她骑的可是300多斤重的150大地鹰王。

老人骑摩托当然安全最重要

车队里,人人都管退休教师何景辉叫“老大哥”,72岁的年龄,是里面最年长的一个。“我68岁才开始学骑摩托,骑了4年,还打算继续骑,骑到哪天动不了了为止。” 何景辉说。尽管人人都有骑摩托游全国的梦想,但像何景辉这样65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把这个想法藏了起来。

何景辉的生活也很有规律,每天早晨8点半,会骑着摩托赶往照母山。因为老朋友们都会骑着摩托赶到照母山友谊亭,运动运动、聊聊天。

“老人也是家里的宝,所以我们把安全看得特别重。”何景辉说,安全,是这支老年摩托队最看重的事,大家也很自觉遵守,每次出远门,不是人人都能去,得经过身体、驾驶技术和车辆检测,“我们每个月都会进行安全培训,谁要是摔了,会一起分享受伤的教训。大家伙骑了这么多年摩托,小伤都有,但都没出过啥大事。”

骑上摩托车回忆青春时光

66岁的尹华久是车队里公认最有故事的人,他是重庆第一批骑摩托的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只有少数摩托车活跃在重庆街头时,尹华久就是骑手之一。

“别误会哈,那个时候的摩托车太金贵了,我买不起,骑的可是公家的。”退休在家的尹华久说,如今再骑摩托,也为怀念当年的那段青春时光。

1978年,年轻的尹华久在国营的重庆东方红电影院当送片员。当年的胶片,每两个一盒,只能放20多分钟,要想完整地放上一部电影,就得靠送片员马不停蹄地骑着摩托去另一个影院取片。单位买了摩托车后,尹华久被送去学习了半年,才正式骑摩托车上岗,“当时就只有我们送片员,和邮局专门投递加急信件的邮递员才有摩托骑,洋气得很。”

当年,尹华久骑着摩托车的画面,就成为观众等待过程中,屏幕上定格的图像,“上面会打几个字‘请等待,送片员正在途中’。”

“2005年我退休了,还是老惦记着年轻的时候,给大伙送影片的日子。老伴说,干脆你再买辆摩托来骑骑算了。”尹华久说,现在满大街的小汽车,但在自己和不少队友的心里,对摩托车的情结,无法取代。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粤ICP备12090350号
全球摩托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