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和塌方,将龙井村通往外界的2条道路阻断。依靠第一时间的空投物资度过数天后,陆上生命线终于初步打通。然而,道路艰险,大车暂时无法通行,于是村民组建摩托车运输队,往返于崎岖高原,为震后孤岛及时输血解困。
打通路上生命线
摩托车成“钢铁驼队”
“这样的路,我们没办法装太多,只能一点点运,如果一趟运不完,我们只能再往返一次。”摩托车司机李民伟说。
7袋米、2箱方便面和2箱矿泉水。龙头山镇一处物资发放点,感觉摩托车无法继续承担,李民伟才拿出绳子,将上述的东西严严实实地捆在摩托车后架上出发。
他要去的地方是龙井村。该村距离震中直线距离约8公里,有两条路可通向龙头山镇,一条路程约80公路,骑摩托车大概要2小时;另一条虽然短,但也要花费30分钟。地震导致的泥石流和塌方对这两条路造成极其严重的损毁。
一时间,龙井村几乎成为一个孤岛。7日下午,经过相关部门的昼夜抢修,路程80公里的道路终于可通行摩托车,孤村与外界再次连通。
8日上午8点,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组织下,李民伟等30人骑摩托车赶往龙头山镇,化整为零将物资运回村里以解燃眉之急。
刹车的尖锐声划破大山的寂静。路途艰险,因此刹车频率极高,李民伟的手始终按在刹车上,生怕出现状况时措手不及。
尽管道路经过抢修,但路况仍然非常差。除陡、窄、崎岖外,不少路段还存在巨石拦路,路基坍塌等现象,危险系数颇高。
“这样的路,我们没办法装太多,只能一点点运,如果一趟运不完,我们只能再往返一次。”摩托车司机李民伟说。在官方组织的摩托车运输队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自发组织摩托车加入运送队伍,几乎全村出动,有50辆左右。
徒步15小时赶回家中
小伙捎村民回龙头山镇
“原来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现在一地震就全都回来了,不管多远的都回来了。”李民伟苦笑着说。
实际上,地震发生的时候,李民伟正在鲁甸县城打工,6米高的脚手架突然猛烈晃动,费劲地爬下来后,他才意识到:发生地震,而且不小。随后,越来越多的不幸消息传来,李民伟担家中出事,再也按捺不住要回家看看。
4日上午7点,李民伟启程。因为道路被泥石流和塌方阻断,他只能徒步前往,直到当天晚上10点左右,他才终于到家。所幸,家中除房子成危房无法居住外,并无人员伤亡。
“原来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现在一地震就全都回来了,不管多远的都回来了。”李民伟苦笑着说,一开始手机信号不通,在外的亲人打不通电话都非常急,现在虽然通上电话,但是不回来看看,毕竟始终无法安心。
这一轮“返乡潮”中,缪远虎是相对较远的一个。他今年21岁,6年前开始外出务工,目前是河南郑州一处高铁工地的一名工人。
昭通鲁甸发生地震的消息以秒速传播,缪远虎听到消息后,立刻请假奔向千里之外的家乡,“非常急,我都忘记是在手机上看到消息还是工友告诉我的”。
缪远虎同样徒步进入龙井村,“因为无法再等,越等遇难的消息越多,越等也就越急,实际上,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就已经有很多人选择走路回家”。
“路能走后,我就骑着摩托车到县城里加满一壶油,确保有唯一的交通工具能用。” 缪远虎空载从村里出发,沿途遇到不少徒步出村的人,他都要停下来询问要不要捎上他们一段,他将不少人送到龙头山镇,再满载一车物资回村。
11户住户房屋全部倒塌
村民无能为力
“我眼睁睁看着房子就这样没了却无能为力,就是一瞬间的事”。一位姓李的老农说。
龙井村下辖22个村小组,共1108户,4400余人。截至8日,地震造成21人死亡、5人失踪、轻伤300多人。另外,4名重伤员已在第一时间通过飞机转送就医。
事实上,相对部分陷入“黑暗”的村落而言,龙井村的伤亡情况不算十分严重,但是村内房屋大多是土坯房,地震中有些完全倒塌,有些出现巨大裂缝,危房无法住人。
龙井村一个名为坟平子的地方,11户住户的房子全部倒塌,造成6人死亡。李世国一家就是其中的一户,幸运的是,他家并无一人死亡。
地震过后,李世国从废墟里刨出一切他认为还能使用的物件:电视机、锅、几件衣服。然后,选择离家不远的一处山坡“安营扎寨”,等待更进一步的救援。